這些黑玩具,千萬不要買呀!丨有獎徵集


這套書一共分為3冊,由淺入深教會孩子怎麼進行建模。

在新加坡建模畫圖法裡,第一步是要讀懂題目,而讀懂題目最關鍵的是要“抓關鍵字”。書裡對小學教材裡的所有應用題進行了分析和歸類,幫助孩子掌握“抓關鍵字”的技巧。結果發現,絕大部分的應用題其實都分為兩種邏輯關係:
因此對於加減法來說,它的模型圖可以畫成這樣:


另一類是“比較關係”,這類題目中會有一種比較的邏輯在裡面,比如A比B多多少,B比A少多少;A比B重多少,B比A輕多少;A比B長多少,B比A短多少等等。
因此對於加減法來說,它的模型圖可以畫成這樣:

對於乘除法來說,它的模型圖可以畫成這樣:

注重思維過程,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
難度循序漸進
此外,我們在講題的時候,還會根據難度循序漸進。舉個例子,在講“移多補少”問題時,我們是這樣安排難度晉級的。
第一步是先講“初始數量相同,最終數量不同”情況下的移動問題。這個比較直觀,容易理解。



數學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應用,我們教孩子學數學,不是讓孩子變成一臺機械的刷題機器,我們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研究、創新和工作中,幫助自己更有競爭力。
於是我們又引入了美國的PBL(Project Based Learning,專案制學習法),採用專案的方式讓孩子去思考、去實踐、去學習!
我們的專案題材涉獵很廣,有歷史、科學、生活常識等等。
👆歷史題材
3.多角度考察的思維練習題
學完知識點之後的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設計的練習題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孩子:
1.不同的“變形”練習
我們的練習題會從不同角度去考察孩子,比如加減法逆運算,我們一連出了3道題,雖然題目類似,但是每道題的思考角度卻完全不同。
2.反向讀圖能力
除此之外,孩子不僅要會畫圖,還要能看懂別人畫的圖,所以“反向讀圖”能力也很重要。
我們特意在思維訓練中安排了“讀圖出題”的練習,讓孩子也當一回出題的老師。
比如這道題目,讓孩子根據圖形來設計一道應用題。這個過程很有難度,因為孩子得反向思考,從方框去聯想文字內容,在出題的過程中更加加深了他們對於這類題目的理解。

跟數學類似,英文的閱讀理解有一個核心的技能是“抓關鍵字”,因此我們在每個知識點章節中,都佈置了一個“英文小貼士”的環節,裡面羅列了英文中表述這些數學問題的關鍵字。
這個真的很有用,尤其是對於在學英文的孩子來說。比如這裡是加減法的關鍵字,告訴孩子“加”、“減”、“多”、“少”怎麼說。

